
熱擠壓與冷擠壓是鋁型材成型的兩種工藝,其差異主要體現在加工溫度、材料性能、產品特性及適用場景等方面。
### 一、加工溫度與材料流動性
熱擠壓需將鋁錠加熱至400-500℃(高于再結晶溫度),高溫下鋁材塑性顯著提升,金屬流動性增強,可降低擠壓機噸位需求,適合加工復雜截面型材(如多腔薄壁結構)。而冷擠壓在常溫或稍低于再結晶溫度(約200℃以下)進行,材料變形抗力大,需更高壓力設備,但能避免高溫氧化問題。
### 二、產品性能差異
熱擠壓型材因高溫退火效應,晶粒粗化導致強度降低(抗拉強度約降低10-20%),表面易產生氧化層,需額外進行陽極氧化處理。冷擠壓通過加工硬化可提升材料強度(較原始鋁材提高30-50%),表面光潔度可達Ra0.8μm以上,尺寸精度控制在±0.05mm,適合精密部件。
### 三、經濟性與應用領域
熱擠壓單次加工成本低,模具壽命長(可達5-10萬次),適合建筑幕墻、軌道交通等大批量常規型材。冷擠壓雖設備投資高(約增加40%),但省去加熱能耗,成品無需二次加工,在3C電子、汽車精密件(如傳感器殼體)等高附加值領域更具優勢。
### 四、微觀組織特征
熱擠壓會引發動態再結晶,形成等軸晶結構;冷擠壓則保留纖維狀變形組織,位錯密度顯著增加。兩者后續熱處理響應不同,冷擠壓件更易通過低溫退火調控性能。
總結:選擇工藝需綜合考量產品復雜度、力學要求及成本預算,熱擠壓側重效率與經濟性,冷擠壓則滿足高強精密需求。

